赤壁法院 刑事审判庭 干警 李林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宋代诗人苏轼一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道出了赤壁市深厚的历史底蕴,道出了它的人杰地灵。2019年我很幸运地通过湖北省公务员考试进入赤壁市人民法院成为一名政法编制的公务员。这也让我的人生开启了一段与法院、与司法的成长之旅。
得知自己即将进入法院工作的消息之后,我即彷徨又期待,思索着在这神圣的司法殿堂里,自己能不能适应、自己擅长些什么、能干些什么、以及还有哪些是需要学习完善的、未来我能干些什么等问题。2019年7月份,接到院政治处谢主任的通知,我有幸提前到院里熟悉业务。恰逢“313”专案召开成立大会,我被分到刑庭专案组。自此,我的法院生活在刑事审判庭拉开了序幕。
在刑庭接触的第一位法官—苏杰,至今让我印象深刻。在走廊的尽头一个不显眼的办公室里,他毅然埋首在厚厚的卷宗里,抬眼仍是一双沉思的眸子,彷佛被他看过的案件都能拨云见日。由于庭里其他同事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忙,一些庭审前的程序性事项都由他和另一位资深的同事亲力亲为的教导我。在教导我的同时,他还告诉我刑事审判工作是非常严谨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特别仔细,不容半点差错,因为我们的每一个疏忽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关系到人的自由、财产,甚至生命。自此以后,我更加认真谨慎地对待我的工作。在他的身上,我还学到了刑事法官的爱岗敬业以及坚持。4个多月他每日加班加点,没有一日停歇,坚持从细节入手,仔细地看完200多本厚厚的卷宗,并且做相应批注,即使不是他阅卷的部分,他都能一清二楚。就如张院长常常跟我们年轻人谈心时说到的那样,“我们要快乐地工作。”如果不是对于刑事审判工作的热爱,又如何能坚持做到30年如一日地翻阅着枯燥的卷宗。为此,我一直培养着自己对于刑事工作的热情,寻找着自身岗位的价值和意义。
2019年10月份,我正式成为赤壁市人民法院刑庭的一员。一边忙着专案组的工作,一边担任周向阳法官书记员的工作。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刑事法官的专业和效率。在很多人眼里,也许觉得刑庭很轻松,案子少,被告人好说话,在法庭上审判威风凛凛。实际情况是刑事案件的审限很短,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白天休息下来的时间可能就是午饭时间。2020年1月份,在年底忙碌的结案中,我们仍然创下了10天内审结7个案子的记录。这归功于周法官扎实的刑事审判功底。根据多年的审判经验,他形成了类案思维并且熟记量刑规则。对于类案,能够迅速的审理清楚,形成判决。这种类案思维以及专业精神是我以后需要加强锻炼的。在这种氛围之下,我也迅速适应了高效的审判节奏,对于一些刑事程序性事项也能够应对自如,但仍需提升。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疫情在全国蔓延,我响应院党组的号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很感谢这一段经历。这期间,让我认识了很多同事,也让我体会到了刑事工作之外的温暖、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亦感受到了司法人的担当,感觉自己和赤壁法院更近了。我们那组由邵主任、王专委分管,由何庭长带队。他们总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我们多休息,自己却一直在岗位上坚守。丝毫没有想到自己年纪大了,也需要休息。同事之间也是相互关怀,“你明天要值夜班早点回去休息吧。你昨天值了夜班,今天早点回去休息吧。~~~。”这些温暖的话语每天都耳边响起。院领导们也是每天风雨兼程地来各值守点上关怀我们的值守状况和身体状况。疫情防控期间接近2个月的值守,昼夜颠倒的生活,大家一个个都的坚持到最后,这种司法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深深的触动了我,如果以后有幸参与实质性的审判工作,对于疑难复杂案件我一定也不能退缩。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刑事工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我要秉承一种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与赤壁法院一同成长,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努力成为一名无愧于当、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法官。